常見起重裝置介紹:吊鉤、鏈條、鋼纜與滑輪|了解吊運安全的基本組件與用途

在建築工程及吊運作業中,起重裝置是連接塔式起重機與吊物之間的關鍵媒介,影響吊運的穩定性、安全性與效率。根據《起重機械及起重裝置規例》(第59J章)及《建造業吊運安全標準與守則》,每一項吊運作業中所使用的吊鉤、鏈條、鋼纜與滑輪,皆屬「吊具」或「起重裝置」範疇,必須經過合資格檢驗、正確選用並依據其額定安全負荷(SWL)執行操作。
本文將逐一介紹這四種最常見的起重裝置,包括其結構特性、用途、檢查要點與使用注意事項,協助工地人員建立基本認識與選用判斷基準。
首先是**吊鉤(Hook)**,為最常見且最終連接吊物的裝置,分為單鉤、雙鉤、自鎖式鉤、旋轉鉤等多種類型。一般塔吊或流動式起重機常配備的為喇叭形單鉤,具有寬口設計,便於快速掛索或卸索。吊鉤必須具備閉鎖裝置(如保險扣)防止索具脫落。使用上應注意鉤體不得有裂紋、變形、磨損超過原厚度10%、鉤口張開不得超出原尺寸5%。每次吊運前操作員應確認吊鉤旋轉是否順暢、扣鎖是否完整,並應避免使用非原廠改裝之鉤體或自行焊接修復之鉤具。
第二項為**鏈條(Load Chain)**,通常用於手動鏈式吊機或電動吊葫蘆系統,具有高強度、抗拉能力強與耐高溫特性。鏈條分為等級G80、G100與G120等級,數字越高代表其最大工作負載越大但延展性越低,應根據吊物重量與作業環境選擇合適等級。鏈條不得有裂紋、扭曲、彎折、腐蝕或長度不一的情況,每條鏈段應有明確標示,如工作負荷(WLL)、製造商代碼與批次編號。合資格檢驗員須定期以拉力測試儀進行檢驗,並於每次吊運作業前目視檢查是否有拉長或接點磨損情況。
第三為**鋼纜(Wire Rope)**,是高頻吊運作業中常用的柔性起重裝置,廣泛應用於塔吊、電梯、捲揚機與滑輪系統。鋼纜由多條鋼絲螺旋纏繞而成,具備良好柔韌性與耐磨性,外層通常塗有防鏽油脂以延長壽命。使用時應避免打結、急彎、捲曲或與硬邊接觸導致磨損。根據規例與指引,若發現任何一節長度內有超過10%鋼絲斷裂、外層剝離、腐蝕或纜芯膨脹,則應立即報廢。每條鋼纜均應附有製造證書與使用記錄,並於使用一年或3000工時後強制檢驗,並標示其合格編號。
最後是**滑輪(Pulley / Sheave)**,主要功能是改變吊物方向、分散載荷或提升力矩效率,是構成滑車系統的核心部件。滑輪可分為單滑輪、複合滑輪組與可調式滑輪架,依照用途與空間條件選擇配置。滑輪槽應與鋼纜直徑匹配,不得有過緊或過鬆,滑輪軸應設有油封與軸承潤滑,轉動時應無異音與卡滯。滑輪外殼不得有裂縫、斷裂或焊接修補痕跡。所有滑輪組應標明安全工作負荷(SWL),並由工程主管確保安裝位置符合作業動線與人員安全間距。
上述四種裝置皆屬《起重機械及起重裝置規例》下的法定檢查項目。根據第7B條,擁有人必須確保所有吊具與起重裝置每6個月由合資格檢驗員進行一次徹底檢驗,並發出測試報告與檢驗證書。若吊具曾遭受超載、撞擊或明顯損傷,亦應立即重新檢驗方可繼續使用。此外,每一項吊具使用前亦應由現場操作人員進行「目視快速檢查」,確保無明顯缺陷、變形或使用錯誤情形。
使用時應遵循基本安全原則,例如吊鉤不得雙掛吊索、鏈條不應打結或繞纏、鋼纜不得與未保護邊角摩擦、滑輪不得在異常角度受力。地盤應設立「吊具分類標籤系統」,以顏色區分不同等級、用途與最近檢驗日期。所有吊具應存放於指定吊具架上,保持乾燥與通風,嚴禁與地面或酸鹼液體接觸,並定期以防鏽油保養。
總結而言,吊鉤、鏈條、鋼纜與滑輪是起重吊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,其品質、檢查與使用方式直接影響起重作業的安全性與合法性。唯有建立嚴格的吊具選用標準、檢驗制度與使用規範,加強前線操作人員的吊具知識與檢查技能,才能有效預防吊物墜落、設備損壞與工地意外,為整個起重作業建立堅實的安全基礎。

en_USEngli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