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式起重機作為大型建築項目的核心起重設備,其安裝與拆卸過程涉及多個高風險程序與技術細節。根據《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機工作守則》與建造業議會發佈的《塔式起重機操作安全指引》,每一次塔吊的組裝與解體必須經過嚴格規劃、由合資格機械工程師主導、並遵從法定程序及安全要求。
本文將詳盡解構塔式起重機從運送、安裝、升高、到最終拆卸的各項步驟,協助施工單位與相關技術人員全面掌握操作流程,確保工作效率與人員安全。
在塔式起重機正式運送至工地之前,機主應委任合資格機械工程師依據《指引》內所列附件A進行**運送前檢查**。檢查內容包括結構件、機電裝置、制動系統、風速儀、安全負荷顯示器、限位器、吊鉤、軸承及連接件等,並須核對配件清單與圖則是否一致。檢查完成後,工程師需簽發「配件核實報告」與「運送前檢查報告」,報告有效期為12個月,是安裝工作能否展開的法定前置條件。
塔吊運送至地盤後,應先進行**地基與錨固系統的檢查與核證**。若塔吊為固定式基座,地基結構應經註冊結構工程師審批,並符合設計載重與反力要求;如使用可移動底座或屋頂安裝,則應由安全監督人員核證承托結構是否具足夠的抗壓與穩定能力。錨碇裝置須由合資格機械工程師設計與監督安裝,並在塔身組裝前完成所有焊接、螺栓預緊與錨桿固定。
接著進行**主塔身的架設**,通常以地面吊車或人字吊臂起重機逐節垂直堆疊。塔身每段連接後須以高強螺栓固定,並由兩人以上交叉檢查每一節塔節的水平度與螺栓鎖緊情況。塔身穩固後開始安裝回轉塔帽、操作室、配重臂及主吊臂。操作室需連接電控系統與安全負荷顯示器,所有電線需走明管並妥善絕緣防水,吊臂與配重需按製造商指示以標準扭矩鎖定,並依風向考慮吊臂初始擺放角度。
完成主要結構安裝後,進入**功能測試與法定檢驗階段**。根據《起重機械及起重裝置規例》第7A條,塔吊於投入使用前7天內,必須由合資格檢驗員進行「測試與徹底檢驗」,包括旋轉測試、升降負載測試、風速儀測試、安全顯示器準確度測試及限位器行程測試等,並發出合資格檢驗證書。所有測試須記錄在吊運設備保養紀錄冊中,並存檔於地盤管理處備查。
當工程樓層逐漸升高,塔吊亦須進行**爬升作業(Jumping)**。爬升需使用爬升架與臨時導軌,操作程序由註冊機械工程師主導並由專門承建商負責執行。每次爬升應進行風險評估與操作計劃編製,包括吊臂位置、支撐系統設計、導軌受力分析及臨時卸力結構設計。升高前應確認錨固系統已鬆脫、各節塔身組件完好無變形,爬升架油壓系統運作穩定。升高完成後須再次鎖緊塔節並記錄爬升次數、日期與檢驗結果。
當項目進入收尾階段,塔式起重機需進行**完整拆卸程序**。拆卸與安裝順序基本相反,但更需小心操作以防高空脫件或組件墜落。拆卸前需召開會議,由總承建商、安全主任與操作人員共同制定拆卸計劃與吊運順序,並清除周邊地面物品以劃定警戒區域。拆卸使用之吊臂吊機(通常為人字臂起重機)亦須事前進行運送前檢查與避雷評估,特別是屋頂支撐使用時更需評估屋頂承重與錨固點穩定性。拆卸順序為吊鉤→吊臂→回轉機構→塔節→底座,並於每一步拆除後重新檢查結構殘餘應力與是否有鬆動件未處理。
在整個安裝與拆卸過程中,工地管理層必須確保所有工作均有書面計劃、由合資格人士監督執行,並記錄過程中使用之起重設備、吊重清單、臨時支撐圖則與測試報告等。根據《守則》與《建造業吊運安全標準》,施工單位應每次作業前召開「開工前簡報」,讓所有參與人員明確各自職責、通訊方式與風險控制方法。現場應配備適當的氣象監控裝置與安全欄桿,並於高空作業點設置雙重生命線與防墜網等裝置。
總結而言,塔式起重機的安裝與拆卸並非單純的組裝與拆解行為,而是一項涉及結構設計、工程監督、風險管理與法定檢驗的綜合工程。從地基準備、配件核實、吊臂安裝、爬升作業、到拆卸回收,每一步皆須依據法規及專業指引操作,並由具經驗之合資格人員全程監控。唯有嚴格執行程序、制度化紀錄與持續安全教育,方能確保每一次塔吊作業順利無誤,並保障工程進度與人員生命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