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代高樓建築及大型地盤項目中,塔式起重機因其垂直高度大、作業半徑廣及載重能力強的優勢,成為建造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設備。根據《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機工作守則》第6章內容,塔式起重機可按其結構、運作機理及移動方式分為多種類型,每一種塔吊皆有其適用場景與操作限制。
選擇合適的塔式起重機類型對確保施工效率與安全至關重要,本文將逐一解析常見塔式起重機的種類、操作特性及適用條件,協助施工單位作出最適當的設備配置與操作安排。
第一種為最常見的**水平臂式塔式起重機(Top Slewing Tower Crane)**,其特徵是設有固定於高塔頂端的水平主吊臂,並透過小車於吊臂上移動以調整負荷半徑。主吊臂通常設有反吊臂以平衡力矩,並在塔頂設置回轉機構。這種起重機適合高層建築、橋樑、電廠等場地,具有吊重大、作業範圍廣的優點。操作特性上需注意負荷半徑變化對吊重能力的影響,其安全操作負荷會隨著吊物距離塔心越遠而遞減,需配合負荷半徑顯示器與安全負荷自動顯示器嚴格操作。
第二種為**斜臂式塔式起重機(Luffing Jib Tower Crane)**,其吊臂呈傾斜狀,可上下俯仰調節角度改變吊運半徑。這類塔吊特別適合受限空間或重疊作業的城市建築工地,能有效縮減臂端範圍,避免與鄰近建築或其他塔吊交疊。其操作特性為吊臂動作快速靈活,但對操作員的判斷力及吊臂角度控制要求較高。使用斜臂式塔吊須注意吊臂升降與負荷穩定的協調,並特別警惕重物晃動及吊臂結構受力集中風險。
第三種為**平頭式塔式起重機(Flat Top Tower Crane)**,其吊臂結構取消傳統反吊臂,採用平頭設計,減少整體高度與組裝難度。這種設計適合空間受限或須快速組裝與拆卸的項目,如住宅樓宇、室內大樓、甚至橋樑裝配工程。由於結構簡化,平頭塔吊可在不同高度模組間快速連接,提升工程彈性。其操作特性與水平臂類似,但需特別留意風載對無反臂結構的影響,因此操作期間須密切監察風速變化,並遵從製造商建議設限起吊重量。
第四種為**移動式塔式起重機(Self-Erecting Tower Crane)**,又稱自裝式塔吊,具備快速豎立及自動展開功能,通常由遙控器操作,無需大型吊車協助裝拆,適合小型建築工地或短期項目。此類塔吊大多為底座可移動型,機身較短、吊重能力相對有限,但操作便利且安裝時間短。特別適合民用樓房、倉庫建設或偏遠地點施工。其操作特性為控制簡單,但因塔高與負重有限,使用者應避免超載或斜吊操作,並定期檢查底座固定狀況與液壓系統穩定性。
第五種為**爬升式塔式起重機(Climbing Tower Crane)**,此類塔吊可隨建築物逐層升高而爬升,透過爬升架與臨時支撐結構穿越樓板結構實現垂直升級。常應用於超高層建築如商業大廈、酒店、辦公樓等。其特性為隨建築進度同步升高,節省空間但施工技術要求極高。爬升過程中需由合資格監督工程師全程監控,每次升高均須經過風險評估與結構檢查,並於操作前後記錄升高狀態、錨固部件與作業平台完整性。
此外,所有塔吊皆需安裝**安全操作負荷顯示器(Safe Load Indicator)與限位器(Limit Switches)**,以協助操作員即時掌握吊重狀況並避免超載。亦必須設有緊急停機開關、吊臂止動裝置、煞車系統與駕駛室護罩等安全配件。根據《守則》第8章,電力供應系統亦應配置保護開關、絕緣保護及接地系統,避免漏電或火警風險。
選型方面,擁有人與工程師應根據工地實際條件,包括建築高度、空間限制、吊物重量、重疊區域、臨近風險及拆裝難度進行全面分析與選配。守則第6.1節建議,每一塔吊使用前應確認其結構圖則與安裝計劃已獲審批,並應由合資格機械工程師進行設計與風險評估。操作員則必須依照各型號特性接受專業訓練,不得隨意跨型號操作,以免發生機械誤判或違法操作行為。
總結而言,塔式起重機的種類雖多,但每一類型皆具特定功能與操作限制。從城市高樓到偏遠地點,每一工地都應因地制宜選擇最合適的塔吊類型,並確保所有操作人員經過針對性訓練。唯有真正理解每一類塔吊的結構差異與運作邏輯,方能在提升施工效率之餘,維持最高標準的吊運安全,避免工地意外與法律責任。建議施工單位在選型前,應主動諮詢註冊工程師或塔吊供應商,並根據《安全使用塔式起重機工作守則》全面審視操作條件與安全規劃,以確保工程順利與人員安全。